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uneralinformation.com.tw/AllImage/LevelFile/64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funeralinformation.com.tw/AllImage/Levelimg_64/20110701185419.jpg)
項目 |
喪禮儀式內容 |
做法及意義 |
1 |
遺體安置 |
依古禮,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,並 |
2 |
舉哀 變服 |
家人亡故,傷心痛哭,並換穿白色或黑色等素 |
3 |
豎靈 |
「豎靈」即為死者設立靈位。禮俗稱人死後身 |
4 |
腳尾燈 |
道教謂人死後需赴陰間報到,為讓亡者黃泉路 |
5 |
誦腳尾經(開魂路) |
道教誦「度人經」,為引領亡魂到陰間(開魂 |
6 |
帷堂 闔扉 示喪 |
依禮俗,家有喪應半掩門扉(闔扉),以白布 |
7 |
拜飯(奉飯、捧飯) |
依古禮於大殮後,事死如事生,早晚應奉飯。 |
8 |
報白 |
母喪,長子或長孫應親赴母舅家報喪,稱「報 |
9 |
居喪成服 |
依古禮於大殮後,喪家日常生活如吃、穿等都 |
10 |
治喪協調 |
今人喪禮概由禮儀社之專業人員負責處理,各 |
11 |
擇日 擇地 |
一般人篤信行事時辰與方位風水之吉凶關乎一 |
12 |
訃聞 |
依古禮於大殮、成服之後,停靈在堂待葬時, |
13 |
做七(做旬) |
傳統喪禮受佛教「輪迴」及「十殿閻王」等說 |
14 |
禮堂佈置 |
於出殯前一日搭棚佈置禮廳,舉行各種出殯奠 |
15 |
法事 功德 |
過去喪俗,葬前要作功德,延請僧道誦經禮懺 |
16 |
小殮 |
「小殮」是為亡者穿衣服,而依禮俗,先要行 |
17 |
大殮 |
「大殮」是為亡者入棺、蓋棺之儀式,即所謂 |
18 |
移柩(轉柩) |
遺體入殮後,棺木稱為「柩」。「移柩」是出殯 |
19 |
家祭(奠) |
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,先由子孫、後按與死 |
20 |
瞻仰遺容 封釘 |
遺族瞻仰亡者最後遺容後蓋棺,並行「封釘」 |
21 |
發引 辭客(謝客) |
發引是引導出發,即出殯之意,把靈柩運送至 |
22 |
火化 安葬 |
火葬則是在火化場火化;土葬則在墓地掩埋。 |
23 |
晉塔 |
今人大都行火葬。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, |
24 |
返主 安靈 |
葬畢奉神主(魂帛)以歸,即古之所謂「送形 |
25 |
巡山 完墳 |
葬後數日,子孫親至墳前巡視,檢查一切是否 |
26 |
百日 |
人死亡後第一百日舉行之祭祀儀式,應舉哀。 |
27 |
對年 |
人死亡後一周年舉行的祭祀儀式,即古喪禮之 |
28 |
三年 |
依古禮父母之喪要守喪三年(27個月),唯今 |
29 |
除靈 合爐 |
「三年」之後,表示服喪期滿,喪禮結束,一 |
30 |
慎終追遠 |
每年清明節、忌日掃墓祭拜、追悼。 |
--資料取自於臺灣殯葬資訊網--